第54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5K】_华娱:高衙内他想当影帝
顶点小说 > 华娱:高衙内他想当影帝 > 第54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5K】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5K】

  第547章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5K】

  书接上文:

  话说自古以来,群雄逐鹿一直都是男人的游戏。

  但不知道是不是五代时期天下男儿的英雄气都耗尽了。

  最后竟然出现了两个女人逐鹿天下局面,堪称是千古第一奇景!

  《梦华录》中,各方势力之所以暗中散布皇后失贞的谣言,而不是直接在朝堂上对皇后刘娥口诛笔伐,便是因为当时刘娥的权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后宫了。

  因为刘娥天性机敏聪慧、通晓史书,并且政治天赋奇高。

  故此刘娥被封为皇后之后,便一直为真宗所倚重。

  并且因为真宗体弱多病,后期大宋的朝政多由刘娥裁决。

  时间一久,刘娥的势力自然也就从后宫渗透到前朝。

  而当时辽国皇后萧燕燕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早在辽景宗在位期间,身为皇宫的萧燕燕就参决军国大事。

  好巧不巧的是,身为辽国皇帝的耶律贤与宋真宗一样,也是身体多病。

  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帝这个职业倒是与体育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话又说回来,萧燕燕与刘娥虽然先后开始了临朝摄政、女主天下的生涯。

  但两人实际上并不是一辈人!

  统和二十二年,萧燕燕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亲征伐宋,最后与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然是大宋的耻辱,却是萧太后的功勋,辽国的荣耀。

  按照盟约,当时的辽国皇帝称真宗赵恒为兄,而真宗皇帝则称萧太后为叔母。

  也就说是按照辈分,身为真宗皇后的刘娥,得叫萧太后一声婶婶。

  所以相比于萧太后,刘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算是晚辈!

  因此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学习前辈的成功经验也罢,刘娥和萧太后确实有颇多相似之处。

  萧太后摄政27年,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大宋,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辽国从中衰逐步达于鼎盛。

  可以说是辽国当之无愧的中兴之主。

  而刘娥临朝称制期间,虽然屡屡身穿帝王龙袍处理政务,使得朝堂颇多非议。

  但即便是司马光、范仲淹、苏轼、富弼等名臣,都不得不承认“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甚至司马光都曾经直言道:

  母后称制,内外肃然;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能让这些嘴硬的文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可见刘娥的功绩确实不假。

  当然,刘娥之所以能让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心服口服,其实也是对比出来的。

  毕竟谁让真宗皇帝做得太拉胯了呢。

  “天书奇观运动”就不说了,直接就是一场闹剧。

  无力掌控朝政,放纵党争,则更凸显他无能懦弱的本质。

  不过最离谱的是他在位时搞出了一个“澶渊之盟”,又弄出了一个“西夏”之后,竟然还有脸封禅泰山。

  此举不禁让当时的朝野文人大为恶心,甚至就连高飞没穿越那会儿,不少文人大儒对此依旧耿耿于怀。

  毕竟当年儒家可是好不容易才忽悠始皇帝来了一次封禅泰山,让始皇帝变相的给儒家站台,才使得后世帝王自此都有封禅情怀。

  要知道封禅一说本就是源于儒家思想。

  当年始皇帝在位时,百家尚有遗存。

  但唯独儒家认为新皇即位需要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争得就是最高法统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这也是为什么齐鲁儒生们会想法设法编造了一个“上古七十二圣王泰山封禅”的说辞。

  只是自从真宗皇帝成功从泰山封禅而归之后,泰山在不少文人心中的光环便破灭了。

  故此在道君皇帝继位之前,大宋民间就已经有不少胆大包天的文人质疑“七十二圣王封泰山”的真实性了。

  因为这些闲得没事儿的文人,在查阅了诸般古籍之后发现“七十二圣王封泰山”一说竟然是从秦朝开始才有记载的。

  甚至他们还能精确到具体的年份。

  简单来说,“封禅”一说是从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始皇帝第二次东巡的那一年才出现的。

  即便《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史料文献记载了“七十二王封泰山”这一说法,但那都是秦朝灭亡之后的古籍。

  所以当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漏洞开始越来越大。

  虽然大宋的文人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呀!

  换位思考之下,很多事情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于是当道君皇帝继位之后,大宋民间大儒已然普遍认为“泰山封禅”非始于上古圣王无怀氏,而是始于秦始皇。

  不少大儒在书院授课时,更是直接驳斥所谓“七十二家”封禅之说,是“恶儒之见”,“不在诗书,乃小人阿谀捏造”。

  不得不说,大宋养士百余年却是将文人的胆子越养越大了。

  某些人连儒家自己的先贤长辈都不放在眼里了,该骂照样骂!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效果上来说,“泰山封禅”堪称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营销了。

  齐鲁儒生靠着这一编造的谎言,加上始皇帝的站台,自此将儒家的根子彻底深入皇权最核心的部位,使得相貌平平的泰山自此成为五岳之首。

  由此可见,从很久以前营销和包装就已经很重要了!

  而关于营销和包装,宋人的生意手段其实已经和现代人差不多了。

  ……

  翌日,《梦华录》片场。

  在拍摄的间隙,有些无聊的高飞便和刘艺菲谈起了今天这场戏。

  “虽然半遮面茶坊的这场斗茶比赛是因清茗坊的胡掌而起的,但赵盼儿化冲突为机会,主动提出了以斗茶相博也是有意为之。”

  “所以待会儿你演的时候,节奏不要太被动了,因为赵盼儿一直是主动进取的一方。”

  闻听此言,刘艺菲有些不理解道:

  “这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怎么就成了商业算计了?”

  “宋朝的商战意识有这么先进吗?”

  见她这么一说,高飞顿时便笑了。

  这么说罢,很多宋人发明的商业手段其实在如今的市场上也依旧在流行。

  比如当年在大宋盛行的“扑卖”,就是东京的商贾最先想出的手段。

  “扑卖”,也就是博戏,在大宋最流行的失衡,可谓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并且扑卖对象也包罗万象。

  小到例如衣物、瓜果、鱼肉,大到车马、房宅、田地,几乎都能进行扑卖。

  至于玩法也很简单,简单来说主要就是掷铜钱、摇签和扔飞镖三种。

  当年高飞在东京夜市上就随处可见此类摊位。

  一般来说顾客只需要先付5~10文的铜钱,就可以参与游戏。

  比如扔飞镖,有比准头的,也有比技巧的。

  老于此道的顾客,常常能花个几文钱就能提着各类瓜果肉类回家。

  所以东京市民对此也乐此不疲,常常是携家带口的参与扑买,当做玩乐。

  而碰到一些扑买物品比较贵重的,或者是比较有意思的博戏,甚至能引起周边好几个街巷的围观。

  故此赵盼儿选择以斗茶来应对同行的刁难,绝对是算计到东京市民的心坎里了。

  因为只要她赢了,喜欢看乐子的东京人便会成为她最好的广告牌。

  “还广告牌?越说越离谱了!”

  听到这里,刘艺菲顿时感觉高飞在将她当傻子糊弄。

  见此情形,高飞顿时气得当即喊道:

  “老刘,快,把那个灯箱给我拿过来!”

  于是在刘艺菲不解的眼神中,便看见几个一米多高的正方体、圆柱体木箱摆在她面前。

  当然,这里面自然不是蜡烛,而是仿造蜡烛火焰闪动效果的电子灯光。

  不过让灯光点亮之后,效果却是一模一样的。

  看着一脸懵逼的刘艺菲,只见高飞当即颇为得意的介绍道:

  “这就是宋朝东京高档店铺常用的灯箱,你那个半遮面茶坊后面也会用到。”

  “真的假的?你不会是想恶搞吧?”

  因为戏说历史剧的盛行,所以前几年古装剧里没少出现现代因素。

  故此见高飞这么一说,刘艺菲的第一反应就是高飞准备走非主流路线。

  只是当高飞将一卷印刷版的《清明上河图》摆在她面前,并且指出灯箱的位置时,刘艺菲当即小口微张,双目圆瞪的来回看了好几遍。

  她确确实实没有想到,这么像现代灯箱的穿越物品,竟然真是宋代的物件。

  说实在的,刘艺菲此刻都怀疑是不是真有人已经穿越到宋朝了。

  其实一开始高飞说的时候,道具组的反应也和刘艺菲差不多。

  毕竟高飞说的那些东西实在像现代的东西了。

  像广告传单、路边灯箱之类的,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恐怕打死也不会相信,早在一千年前就出现在华夏的京城了。

  但事实就是这么离谱!

  因为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已经极为普及了,加上造纸业的繁荣使得造纸的成本十分低廉。

  所以在大宋一朝,华夏广告行业几乎取得了质的飞跃。

  甚至已经摆脱了地域的局限性,有了往更遥远的地方传播的可能性。

  比如那个时候就已经有走南闯北的行商,将东京城的广告传单手机成册,然后拿到偏远的州府贩卖,让他们也感受开封的风流富贵。

  还别说,这种生意几乎是一本万利。

  不过此类生意也算是变相的推动了消息的传播。

  使得很多偏远地区的文人士子入京之后,都知道应该去哪投宿,去哪吃饭,去哪消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东京城的导游手册了。

  当然,灯箱这种广告牌也不是什么商贾都用的起的。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大酒楼、勾栏瓦舍、金银店铺,才有那个本钱把灯箱往外摆。

  像什么桥头、街口之类的地方,基本上都能见到这些灯箱广告。

  毕竟谁让东京市民没有宵禁,大晚上也常常出来溜达呢。

  至于一般的店铺商家,大多只是在门前挂一些花花绿绿的招牌、招幌。

  就算做的起灯箱,也只舍得放在门前摆放,免得被偷。

  不过最高级的一种广告其实要数彩楼和欢门了。

  就像如今超市、商场做活动时弄的那些气拱门一样,东京的顶级酒楼、勾栏常常会在元宵、除夕之时,在门前搭建起一座极为精美华丽的临时牌坊。

  但这种花销就大了去了,动辄便是数百贯铜钱,一般商家就算玩得起也未必舍得。

  见高飞这么一说,刘艺菲震惊之余顿时不由眼前一亮。

  “这个好,有意思,我的半遮面后面能不能也来一个?”

  见她这么一说,高飞顿时失笑的摇了摇头。

  “伱是不是傻?你才是这部剧的制片人好不好?”

  “诶?对哦!”

  此言一出,刘艺菲顿时也不由一愣。

  随即回过神来的她当即不禁有些羞恼的瞪了高飞一眼。

  “都怪你,要不是你乱插手,我早就想到了。”

  见她这幅死鸭子嘴硬的模样,高飞顿时好笑道:

  “是是是,都怪我篡权夺位行了吧!”

  在安抚一番刘·女帝·艺菲之后,高飞这才顺着她的心意介绍起来。

  ……

  ……

  说起疑似穿越物品案例,其实在国内还有不少。

  像王莽那位重点怀疑对象就不用说了,几乎都已经洗不清了。

  甚至于先秦时期,那个战国出品的玻璃杯也曾经让一群老头有些晕乎乎的。

  毕竟材质还能用天然玻璃解释,但款式和现代一模一样就有点离谱了。

  不知道是还以为是从烧烤摊上偷来的呢。

  并且宋代的酒商们也不太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更相信广告的力量。

  也不知道是哪位仁兄穿越到了宋朝。

  反正高飞在东京的时候,每当有新酒出炉时,便会有酒商大张旗鼓搞出点动静来。

  幡子广告这种传统类型肯定不能少,而且常常还会有一些新花样。

  比如在店门口搭建一个台子,会请一些卖艺的或者儿童,站在台上扮成酒仙、鬼神的模样进行表演,就好似如今的开业唱歌差不多。

  而且当下的开业演出,还真得未必有一千年前的开业表演精彩。

  除此之外,遇到某些本钱豪奢的酒商,常常还会花钱聘请乐队和当红的勾栏艺伎,一路上鼓乐齐鸣,绕着街市来回走。

  常常用不着几个来回,队伍有半条街那么长。

  因此东京市民几乎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热闹!

  不过刘艺菲等人不知道是,高飞喜欢点外卖的习惯其实早在大宋的时候就养成了。

  和现代的模式有点相似,当初在东京城也有专门的美食市场。

  这个市场凌晨三点就有人开门做生意了,直到晚上三更还有人在营业。

  简而言之:

  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至于现代社会有外卖小哥,宋朝时的东京也有大批“闲汉”在城市里面讨生活。

  故此大多数勾栏瓦舍外面,常常都会有一批“闲汉”候着。

  想要叫外卖的人都可以差遣他们,无论是酒肉饭食,还是衣帽靴履,都可以使唤他们。

  当初高飞在勾栏瓦舍里消遣的时候,常常十天半个月不出来,也照样能吃遍东京美食。

  当然,街道上也有专门做餐饮流动生意的商贩会主动上门。

  即“就门供卖,可以救急之需。”

  而这一点相比于如今的外卖服务,倒是更加人性化一点。

  不过大宋的外卖服务到底和现代的外卖有些不一样。

  因为大宋的外卖餐具是需要回收的,并不是一次性用品。

  毕竟东京的外卖食盒同样十分有讲究。

  这种“温盘”常常是木质为主体,但在食盒表面则以瓷面装扮以示素雅美观。

  至于餐盒内部则用了木头、漆器等材料,上下两层皆由瓷器构成,中间空心的地方可以注入热水,由此起到了加热保温的作用。

  这种餐盒在如今看来,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

  甚至东京城某些酒楼还会彼此攀比,内卷到后来直接将食盒的造价做得的菜肴还高。

  不过也有些人家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比如高飞当年在元宵灯会上勾搭上的王寡妇,因为家住酒楼附近。

  所以每次高飞在她那偷欢过后,懒得动弹的她常常只需要打开阁楼窗户往下递一个篮子,喊一句“店家,速来点菜”。

  楼下的店小二便会立刻响应,将字条中的菜一一备齐,放入篮中。

  因为周围人间烟火甚浓,高飞甚至还试过几次窗前的姿势。

  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然,大宋朝野想这般喜欢玩乐的也不只是他一个。

  当初仁宗皇帝就频频坐在皇宫里点民间外卖,还曾经点名表扬了“张家园子”、“李婆婆鱼羹”等菜品味道上佳,比御厨做到好吃多了。

  因为皇帝时常差人去买,一些送外卖的闲汉,甚至还吹嘘自己给皇帝送过外卖。

  一来二去的,倒是让皇帝常点的那几家外卖发家起来了。

  毕竟谁让他们请了个皇帝当代言人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123.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