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_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顶点小说 >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 根本原因
字体:      护眼 关灯

根本原因

  谁不知道老刘家都是双性恋啊。

  我谢谢您老还补充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呢。

  天音之主的的阴阳怪气,大臣们哪怕隔了两千年的距离,仍然听得清清楚楚。

  一些累世公勋的世家大臣、文人心里,生出了几分不满。

  这天音,太过于偏向。

  外威,怎么不是幸人了

  汉武帝则是若有所思。

  看起来,天音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评判标准更倾向于功绩,而非尊卑。

  这种风气。不太像现在,倒有点春秋战国时期,追捧人才,不在于出身的样子。

  有意思。

  如此风气对应的环境,唔

  刘彻又忍不住开始想两千年之后的世界。

  至于卫青,他对于后世涉及自己的记载,反而没有多大感触。

  两千年后,离自己太遥远了。

  对于一个从底层马奴爬到关内侯的人来说,身后之名远不如现在重要。

  尤其是在天幕说出自己未来成就之后,自己将迎来陛下更大的期许,别人的押注,敌人的恨意和

  朝中之人的不满

  他现在正愁要怎么应对这些呢。

  只是天音还在抓着这个问题不放。

  佞幸列传,篇末以卫霍结尾,真的挺绝。

  谁不会玩文字游戏呀

  我这样举个例子。

  阉人里面,经常出来专权乱政的祸害,比如赵高篡改遗诏,害死公子扶苏,东汉张让搜刮暴敛,公开卖官敛财。明朝刘瑾,操纵朝政,一口气诛杀五十三位大臣,制造奸党冤案不过在阉人中,也有很不错的,比如东汉蔡伦改进纸张,用树皮破鱼网破布等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邓和下西洋,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司马迁书就史记

  这样例子一出,诸位大臣面色极为精彩。

  信息含量太大了

  之前,天音说司马迁是太史公,那应该是前朝正臣,而非侍奉皇帝的阉人。

  那现在和阉人一起类比。

  那说明什么,懂的都懂。

  一想,就更有意思了。

  不知道是谁动的手若真如自己所想,那有情绪写点私货,也不是不可能嘛。

  想到这里,有人嗤笑出声。

  而一些大臣,也开始出奇的愤怒起来。

  一个史官,就算他被那啥了,你拿他和一群阉人做比较,相当于把垃圾拿出来,和成就斐然的人在一起相提并论,本身就够侮辱后者了

  还说拿他衬托,衬托个鬼呀

  部分之前还觉着没什么的人,现在脸色也变了。

  刀子不割自己身上不心疼。

  这般比较过后,他们才发觉其中的不公。

  是了。

  既然说卫青是外戚,为何不和外戚比

  大汉出名的外戚不少啊

  吕产吕禄,窦婴、田蚡这些人差到哪里去,能不值一提

  非要拿那些佞幸相比

  有部分出身低微,凭能力上来的文臣,开始对司马迁不满起来。

  一个史记,非正统汉书,怎么能在后世得如此尊崇,任由他这般颠倒黑白

  气人

  而一些更加敏锐的人,则注意到其中所提的几个人物。

  “东汉”

  刘彻很是奇怪,汉就是汉,为何还要加个方位

  至于提的这几个人,张让姑且不谈,这个蔡伦改进的纸,倒是引起了刘彻的兴趣。

  其实西汉并非没有纸。

  后汉书中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这个纸和之后的纸当然不是一回事儿,而是用来形容裁剪好,用来书写的丝织品。

  但缣帛太贵了

  就连皇帝,也没有办法随心所欲的使用。

  其实汉代书写承载工具,非常广泛。

  竹简、木简、丝绸、布帛

  就是哪一样都不是非常好用。

  竹简木简太沉,能写的内容少,还极不方便运输。

  丝绸布帛,倒是能写的多一些,卷起来还好带运输,但是价格太贵。

  对于他们这些需要大量文字交流的人来说,他们很需要一种更加轻便,更加易于携带,传递的书写承载工具。

  不仅上层如此,中下层也如此。

  所以民间已经有人开始了纸张的研发。

  不然,蔡伦也不是改进纸张,而是直接造纸了。

  汉武帝当然不知道这些。

  他只是察觉到,可以用树皮破鱼网破布这些材料造价低廉的材料,作出能够书写的纸出来

  这种纸。肯定不是自己平日里用的纸,但只要能有布锦携带、轻便的特性,加上造价廉价,那对于自己办公来说,可就太方便了

  没别的,就每天看八百斤的竹简,忒累

  很好,一会儿就下令让宫坊研究怎么造这种纸

  而天上的天音,更加辛辣起来。

  说的再深一点吧。

  司马迁是个儒生。

  儒家很特殊。

  他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不但掌握舆论的话语权,还拥有解释权

  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他们就掌握了这份大杀器。

  话音刚落。

  诸位大臣顿时后背一冷。

  大杀器

  听天音的意思,这份权力恐怕极为重要

  只是,大家根本察觉不到这点。

  可如今察觉到了,那能想的就太多了。

  比如,陛下还会继续把这份权力分出去吗

  肯定不会

  那,他怎么收回来这份权利

  难道,如暴秦那般,焚书坑儒

  而听完天音的刘彻,忍不住皱起眉来。

  等等,朕什么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朕只是兴建了太学,多招了些儒生,其它学派也没全打死啊

  更何况,现在朝政内部还是用的法家那套。

  秦朝独尊法家,结果把自己玩完的事情,就在七十年前

  朕疯了不吸取教训

  还有前面,这个舆论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把它称作大杀器

  刘彻凭借着政治家的本能,立刻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

  也不怪后世上上下下,从百姓到皇帝,都被忽悠瘸了。

  就比如汉武帝推行的天人合一,直接被儒生拿来当党政和制约皇帝的工具。

  宋朝政斗就是如此,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以后专门出一期讲讲。

  好家伙

  短短几句话,刘彻就已经感受到这两种权利的恐怖

  他正想听得更细些,没想到天音虚晃一枪,勾出来刘彻想要了解具体的心情后,话题一转,不谈儒生如何坑歪皇帝,开始评价起司马迁了。

  回归正题。

  司马迁,就是拥有话语权和解释权的存在。

  我们不能把他认为完人,说他写的史记全都是对的。

  他和李广一家的私交,被汉武帝下了腐刑,以及他的阶级身份,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写出来的东西。

  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很敬佩司马迁。

  毕竟即便是有私人情绪在,他还是做到了史学家的操守,完整的记录下来了卫霍的功绩,没有乱写,也没有移花接木给李广。

  史记纵然有些许问题,但瑕不掩瑜,它在中华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这样一个评价,让刘彻等人感觉十分古怪。

  这种既批评他的错误,又肯定他的价值的双重评判方式,与现在相差极大。

  从周取代商,周公制定,推广礼乐,建立典章制度。著作尚书,创造性的将德行与天命相连接,提出君主勤政爱民,修德行,可得上天保佑后。道德便成为了华夏民族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并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发展,一些人开始熟练的使用道德攻击手段,即挑出他的错误,从道德上贬低一个人,进而否定他所有的成就。

  这方面,手段最为熟练的便是儒家。

  对于这些人来说,天幕的评判方式,是他们极为难以接受的。

  太学

  听到这里的董仲舒极为不满

  “史家秉笔,为尊者讳,却不可妄改。此人品德底下,如此夹带私意,其作更不该如此褒赞”

  他的说法,引来了身边儒者们的赞同。

  仅以我的个人观点,再来说一下李广吧。

  老将军还是很不错的。

  个人勇武是真的强,在大汉饱受匈奴欺凌,人人畏战的时候,他敢于和匈奴对拼。

  这样的勇气,很难得,很少有。

  刘彻略微一怔,又立马反应过来,

  欲抑先扬

  果然,天音和他想的一样。

  但这不能掩盖他本身实力不行。

  四次大规模带兵征战一无所获。看上去是运道不好,实际上却是个人能力问题。

  他所记载的七十余战,获胜的都是百余人左右的对战。

  一旦带兵千人以上,马上出问题。

  原因就在于李广治军不严,军纪散漫,如同流寇。

  就比如他和张骞出征被匈奴包围那次。

  行军,没有编制和阵势,驻扎呢,找水草丰美的地方,然后士兵想干啥干啥,就和放羊一样。

  更狠的是夜间还不设岗哨

  那他不被匈奴围,谁被围啊。

  啊这

  听完,刘彻已经开始扶头了。

  就连卫青也实在是看不下去,闭上了眼睛。

  如此被围,真就自己的问题啊

  不过李广的个人武力和魅力是真的强。

  被围之后靠他鼓舞士气,能带着五千人硬抗匈奴四万人两天,硬是撑到了张骞来救他。

  听到这儿,刘彻微微叹息

  “是个猛将,可惜了。”

  个人之勇,甚强。

  可惜这般带兵,朕怎敢用

  刘彻看着天幕,隐隐约约的,从李广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天音,做了总结。

  李广的军事风格,其实是小部队突击。

  这种作战方式,面对匈奴小规模入侵或分散掠夺时,能够起到很好的打击效果。

  但这种小打小闹,对匈奴整体无法造成大的影响。

  而防守反击,也只能建立展小规模的对战中,一旦遇上大型对战,就开始就不行。

  汉武帝时期,整体对战匈奴的方式开始改变,上万人的大规模作战是常态。

  很不幸,战术定型的李广,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这,才是他四次失利的根本原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123.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