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_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顶点小说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后当然知道以何殊的身份,肯定不便让人去打听了解那些姑娘,这次没办法帮忙推荐候选人,有些烦恼地回道。

  “既要家中人事简单,又要姑娘性格通透,这个要求可够高,本宫知道的那些姑娘,无一不是出自那些高门大户,那种人家,有哪家是人事简单的”

  她知道的那些姑娘心思通不通透她不知道,她只知道那些姑娘的心眼都有些多,更想给她这个皇后当儿媳妇。

  何殊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强人所难,可是何昌逸的情况有些复杂,宁愿事前想周全些,也比留下某些隐患得好。

  正宁帝大概猜到何殊会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在一旁叹了口气,为皇后解释道。

  “唉,也是这孩子的身份复杂了些,既要担心那些人事复杂的大族会误了他,又不想委屈了他,就将这件事变得高不成低不就。”

  婚姻之事关系重大,何殊是真心不愿揽这种事,可是瑞王在年前特意来信,将何昌逸的亲事拜托给正宁帝。

  这绝对是对方在向他们表忠心与信任的做法,可是何殊又不是那种喜欢将别人的亲事都拿来算计利用的人,正宁帝更没有这根筋,对方的这种做法实属多余。

  可是对方既然主动提出来了,他们于情于理都没有理由拒绝,只得尽心尽力的为何昌逸好好打算。

  有了瑞王召集旧部齐聚定海水师大营,后来再无音讯一事,京中肯定有不少人家愿意舍出一个女儿,用以拉拢投资及试探何昌逸。

  越是如此,他们越要小心慎重,不能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乘之机。

  “实在不行,就在女官、女学中选,反正此事不急于一时,等到开春,御花园的花开后,母后可以举办几场赏花会,邀上一些女官,让女学那边推荐一些符合要求的女学生,宫学中的公主与伴读们,也可参加,再邀一些千金名媛。”

  何殊身为太子,虽然投建女学,但在后来并未干涉女学的任何事务,而是交由皇后负责,只有遇上皇后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从旁给些建议,也不是以太子的名义。

  只有这样避嫌到位,才能避免让人议论女学是不是太子给自己准备的后宫。

  听到何殊的这些安排,皇后点头应下,却忍不住吐槽道。

  “估计外面人得知本宫要办赏花会,还邀请这么多的未婚姑娘,还以为本宫打算给你选妃呢。”

  何殊却笑着道,“不会,他们可能只会想到宫中产业是不是又出了什么新品,母后又想掏空他们的钱袋子。”

  毕竟她不宜早成亲的命格,现已变得深入人心,在皇上皇后面前碰过多次壁后,都知道这是一提就会惹怒这二位的禁忌话题,都学乖了不少,深恐这二位误会他们存心想让太子不好。

  皇后对此感到有些委屈,“本宫已有许久没再做过那种事了,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干脆将各家夫人也一并邀入宫中赏花算了。”

  她也知道自己这两年在外的名声有些微妙,不如顺便再做点可以提升业绩的事好了,反正做生意这种事讲究的是你情我愿,又不强求。

  前些年用高端奢侈品掏那些官名的钱袋子,既是为了填补朝廷在基建与教育、医疗方面巨大投入缺口。

  也是为了能让鼓励那些有钱人消费,他们个个家资巨富,却喜欢将钱藏起来存放着。

  大量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钱,就这么变成不流动的死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何殊纵然知道宫里带头鼓励高消费,容易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她也要做这件事,因为就当时而言,她做这件事的利大于弊。

  不过随着吞金兽定海水师不仅可以开始自给自足,还能回馈朝廷,朝廷的资金压力得到巨大缓解,何殊已经让宫里带头在大安推崇更为实用,更讲究设计个性与特点的去奢华简约风格。

  宫中产业依旧在生产那些高端奢侈品,只是主要面对的市场,已经改为草原蛮族与理山国,还有就是海外那些岛国,设计风格当然也更符合那些地域百姓的不同审美风格。

  何殊笑着给皇后亲自倒杯茶,并安抚道。

  “儿臣也只是开玩笑而已,母后不必在意那些人的想法,不过对于这件事,也不能光我们在这一头热,还是要找机会问问昌逸堂兄本人的想法,这个任务,就交给父皇了,你们叔侄更好沟通。”

  何昌逸在她面前越来越拘谨,在正宁帝面前更为放松一些,她肯定不便拉着对方问这种私事。

  正宁帝极具责任感地应下,皇后从旁嘱咐道。

  “陛下可不能忘了,眼看人家孩子这年龄可不小了,一拖转眼又是一年,拖得太久,瑞王嫂那边说不定会误会我们对他家有什么意见。”

  皇后当年对瑞王妃这个妯娌的印象十分好,因为她当年在一众宗室女眷中的处境不好,经常沦为被人奚落的对象,曾不止一次地得到对方不动声色的帮忙解围。

  虽然两人并无私交,但是皇后一直记着对方的人情。

  所以何殊提出要在合城开互市,设奇珍阁分店时,她赶紧推荐瑞王妃任奇珍阁的大掌柜。

  皇上不服气地回道,“朕这次肯定不会忘,一定要争取在年前将昌逸的亲事给办好。”

  离开凤元宫后,正宁帝才对何殊抱怨道。

  “你说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朕为了恢复这段历史真相,背负了多大压力,为的还不是这天下人,结果那有些人总是明里暗里指责朕不孝,真是让人烦不胜烦。”

  何殊只关注那些涉及到民生经济、军政建设的投入与反馈等方面的政务,那些请安、歌功颂德,或是劝谏之类的奏疏,很少能有机会被递到她面前。

  不是何殊自己召见,或者不是有重要事情需要面奏,那些前来觐见的大臣,也都是由正宁帝出面接待。

  所以何殊还真没注意到正宁帝已被那些人给烦到这种地步,笑着安抚道。

  “那些人都是闲得没事找事,在父皇这里找存在感,您回去列几个名单,蹦跶得最厉害的那种人,儿臣负责给他们找些事干,保证能让他们没有精力再来父皇面前找碴。”

  正宁帝不仅眼睛一亮,好奇的低声问道。

  “皇儿打算怎么做”

  “这世上谁无爹娘,他们自以为是地站在孝道这一制高点上批评父皇,儿臣当然要以牙还牙,派人去调查一下他们对自己的爹娘、祖父母,都是怎么孝顺的,世上无完人,凡事都怕较真,当谁不会挑事”

  正宁帝顿时眼睛一亮,却清了下嗓子道。

  “皇儿有心了,只是这么做的话,会不会不大合适朕也就是抱怨两句而已,这些人的反应本就在意料之中,朕并没放在心上。”

  要是真没放在心上,就不会忍不住抱怨了,而且被那些人给劝诫得多了,难保她爹不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动摇与质疑,毕竟对方在事后本就有些心虚。

  这样一来,就算这次恢复历史真相的事,已成定局,下次她若再想劝服她爹做什么有争议的事,难度恐怕就要变大了。

  只有借这次事,让正宁帝好好认清那些人当面将孝道说得头头是道,背地里都是些什么货色,才能让她爹一如既往地跟着她的步伐走。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儿臣最恨那些无视重点,不考虑大局大义,只知着眼于私利的人,为维护先辈的声誉,就无视长辈犯下的过错,那是愚孝,坦然纠正先辈的错误,终止那些错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乃是大孝,看不清这一点的人,都是目光狭隘之辈,父皇不放在心上,是对的。”

  普通人的错误,影响的可能只有一家之人,先帝作为一个在位时间长达近六十年的皇帝,他所犯下的错误,说是遗祸千年都不为过,这两者岂能混为一谈

  理山国的王氏叛国成功,从而自立为王的历史教训,就这么被抹去,不仅无法让后人从中汲取教训,还会成为某些人效仿的成功案例。

  何殊十分肯定,虽然宋太师等人当年为了成功抹去那段历史真相,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在民间毁书。

  但是肯定仍有不少人家,都会将那段历史真相牢记,并世代相传,其中肯定不乏等待效仿机会者。

  瑞王对自己被废黜一事有所猜测,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实现当年的愿望,才没告诉何昌逸那些被抹去的历史真相。

  像沈卓这种出身普通的读书人,不知道那些历史真相实属正常。

  毕竟他的祖父在县衙任职,对这种朝廷风向相当敏感,又没什么雄心大志,发现那些苗头,就已主动将家中与之相关的书籍内容都给清理干净。

  所以当沈卓先是在何昌逸的信中,看到那些在先帝朝被抹去的那些历史真相时,也有种备受冲击,难以置信的感觉。

  后来又从官方正式印发天下的邸报中,看到被人为抹去及修改的那些具体内容,那种三观被颠覆的感觉,仍是久久都难以消散。

  作为读书人,他们的一切思想观念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来自那些被他们尊崇,奉为圭臬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历史常识,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三观认知。

  科举成绩考得越好,越能证明他们将那些内容学得有多好,记得有多牢,领悟得有多透彻。

  结果现在却告诉他们,有些常识性的历史知识其实并不真实,而是被人为篡改过的,这种心情,不是当事者,实在很难理解。

  与人不同的是,沈卓还有从梦中那个与现实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得到某些信息的途径。

  可他十分确定,在他的梦中,绝对不曾出现过这种事。

  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在他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的梦中,他曾感慨像先帝那么圣明,那么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为何会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犯下那么大的错误,让大安葬送在他那懦弱无能的儿孙手中。

  也就是说,在他梦中的世界,直到大安历经战乱,最终灭亡后,也不曾有人站出来揭穿先帝对这个世界撒下的弥天大谎。

  后世人将会一直生活那些虚假历史中,继续为先帝歌功颂德,缅怀他所开创的盛世繁华,唾骂他那亡国的儿孙不肖。

  可是,若历史真相表明,先帝给当今留下的江山,其实只是个一贫如洗的空壳呢

  他梦中的那对背负着千古骂名的亡国父子,岂不是有些冤

  想到自己在门下省时,曾看到过的正宁初年的那些支出账目,说是寅吃卯粮也不为过。

  继位后,一边利用惩处大量贪官污吏的方式抄家捞钱,一边赶紧开店、开工坊做生意赚钱的皇帝,恐怕古往今来都只有当今圣上这一特例。

  可是想到这些,沈卓莫名感到有些违和,正在翻阅邸报的手也不禁一顿,努力抓住那抹那个突然浮现出的灵感。

  他为什么会感到违和因为他们这些门下省出来的人,都知道一个大秘密,就是真正执掌朝政的人,其实一直是太子。

  以当今圣上的性格,如何能有魄力在其登基之初,就能做出一手提刀,一手抄家的强硬举动

  当今若真像有些人暗自揣测的那样,是个善于隐忍,心机城府特别深,还很有魄力与手腕的人。

  又如何甘心当个任由年少的太子执政,毫不在意自己只当台前摆设,配合太子的要求,在人前发号施令的皇帝

  可是,若当今登基继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旁人指点,那个旁人又如何舍得放弃可以代掌皇权的机会

  若是帮助当今执政的人,从来都是太子这又怎么可能

  世人皆知,当今登基之时,太子年仅三岁

  面对这些让他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的猜测,沈卓感到有种头脑发蒙的感觉。

  可是当他的心中生出这个猜测后,再去看大安这些年发生的事,就能看出,当今登基之后的执政风格看似复杂多变,给人一种仿佛想一出是一出,没有什么具体脉络的感觉,实则从来都是遵循着某些相同的核心宗旨。

  这个核心宗旨就是以百姓利益为根本,全力为百姓减负增收,增强军队投入和建设。

  为此,上面一直想方设法地从有钱人的口袋里掏钱,投入到大安的各项基础建设中,打压那些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豪族势力。

  从开始到现在,朝廷的各项政令,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宗旨,从不曾改变与偏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123.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